食品安全之德州警方查獲2萬箱假酒大眾網德州1月12日訊(記者 石少軍 通訊員 駱守明)央視新聞頻道1月11日報道了一則消息,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近日端掉一個特大造假窩點,查獲假酒2萬余箱,五糧液、瀘州老窖、衡水老白干、老村長等高檔、中低檔酒應有盡有,涉案價值過百萬。短短4年間,10萬余箱假酒從這個窩點銷往河北滄州、衡水、承德、邢臺以及聊城等周邊十余個城市,這也是近年來德城破獲的涉案價值最大的一起假冒注冊商標案。
食品安全之德州警方查獲2萬箱假酒假酒“夢工廠”浮出水面
近日,德城區的付某等人被檢察機關公訴,他的假酒“夢工廠”也隨之浮出水面。
2014年11月初,河北衡水某酒廠舉報,德城區某村有一大型制造假酒的窩點,長期仿造衡水某品牌酒,給當地酒水市場造成了混亂,希望德城警方能將這一窩點端掉。
11月4日,市公安局德城分局經偵大隊再次接到舉報,當晚將有一輛載有數千箱的假酒將要從生產廠家運出。經偵大隊民警提前秘密布控,當晚在德城區某村將一輛剛剛駛出大型物流車輛查扣,現場查獲“老村長”、衡水老白干、瀘州老窖頭系列等中低檔酒3000余箱,抓獲司機劉某。
食品安全之德州警方查獲2萬箱假酒根據劉某的供述,民警迅速出擊,在德城區某村將這一造假窩點端掉,現場查獲假酒1000余箱及大量的半成品包裝盒子,抓獲嫌疑人付某、王某等十余人。在隨后的清查中,警方在該窩點查獲假酒2萬余箱,五糧液、瀘州老窖、衡水老白干、老村長等高檔、中低檔酒應有盡有,涉案價值過百萬。
據了解,早在半年前,衡水當地酒水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仿本地假酒,價格低廉,喝后人們會出現頭暈、惡心等癥狀,影響了本地品牌酒的聲譽。為此,當地某品牌酒廠負責人,派出多名銷售人員,秘密跟蹤銷銷售到衡水鄉鎮及農村的本地白酒,經過半年的調查,最終發現冒充本地酒的廠家為德州一生產商,并且掌握了該窩點的地址及銷貨途徑,為德城民警迅速偵破這一特大造假酒的窩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造名酒”的大老板最早從事“蒸饅頭”
食品安全之德州警方查獲2萬箱假酒據審訊,付某40多歲,他原本打算靠著自己的假酒“夢工廠”發橫財,沒成想被警方端掉,而他的“事業”起步則是小本買賣——蒸饅頭。后來聽說制酒掙錢,付某去了武城、夏津等幾個酒廠當了幾年工人,后來就學著自己生產白酒。幾年來,已經初步掌握了釀酒的初步技術,自己開辦了一個小廠,無奈銷售不旺盛。后來偶然一次在電視上看到制造假酒很掙錢,而自己恰恰又掌握較為嫻熟的勾兌技術。
于是,他伙同其姐夫王某,由他提供技術,王某組織生產、運貨,他們從外地買來原料白酒,又購進了香精、色素和各種添加劑等,只要有人提供樣品,他們就仿制勾兌,定期去濟南、青島等大城市,參加“糖酒會”(一種用于專門交流各種假冒酒瓶外包裝的活動),購買市面上較為暢銷的中低檔酒外包裝,再仿制對方的酒瓶和包裝進行銷售。
據民警介紹,付某的造假模式有兩種。一種是仿高檔酒,從重慶、成都以每斤10-50塊錢不等的價格購買散酒,然后裝進事先購買好的酒瓶,冒充瀘州、五糧液等系列的高檔酒。一種自行勾兌,從網上買來“二鍋頭”、“老村長”、“老白干”香精,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勾兌。
食品安全之德州警方查獲2萬箱假酒 假酒銷售范圍涉及十余個地市
付某、王某有著明確的分工,付某由于掌握著技術,由其出資,作為幕后老板,平時多在外地,負責聯系銷售,參加各地糖交會,接受訂單。王某作為明面上的老板,按照付某所交代的配方,雇傭周邊的群眾作為工人,組織日常生產、運輸。就連一位在該廠打工多年的一位工人老張也不清楚付某是實際上的老板,只知道平時有事找王總(某),對酒的生產工藝、銷售到何處,均不知情。“工人流動性強,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換一批,每天30—40塊錢。”老張說,他愛喝酒,有時候也給老板要點剛剛從四川進來的散酒。
正因為如此,其剛一落網時,付某始終不承認自己制假販假多年,而是堅稱自己是今年剛剛起步。但從他家搜出來的賬本和貨運單,卻出賣了他。上面清晰地顯示,早在2011年,他便開始制販假酒,假酒銷售的范圍遍及河北的滄州、衡水、承德、邢臺以及聊城等周邊十多個地市。
名牌酒的成本相當于一瓶礦泉水
以目前市面上較為暢銷的老村長為例,一箱(12瓶)勾兌的“老村長”批發35元,每箱的購買的包裝(紙盒、酒瓶、標簽)大約7-8元,每瓶假冒的老村長的成本約2.3元。
正如辦案民警戲稱,“比一瓶農夫山泉貴點”。市場上正規的老村長價格在50元-60元之間,一箱酒大概獲利8元左右,若是賣瀘州系列的中檔酒,一箱則能賺到50元左右。
據了解,這些假酒主要銷售到了河北、聊城以及德州周邊縣市區的集貿市場、農村小超市。
目前,2名主要嫌疑人已落網,案件已經進入起訴階段。
據不完全統計,付某自2011年以來,銷售的假酒至少有近10萬箱,非法所得過百萬元。